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西安翻译学院紧扣区域发展需求,依托长安区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禀赋与政策环境,正全力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。这一创新载体的构建,既是校地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,更是长安区“1+7+N”科技成果转化矩阵的重要拼图,生动诠释了政策红利与高校资源耦合产生的乘数效应。
作为西安市科教资源集聚高地,长安区凭借“高校云集、科技领先、人才富集”的三重优势,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了肥沃土壤。特别是《202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》明确提出“支持高校建设科技产业园”的战略部署,更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政策强心剂。长安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搭建产学研平台、强化政策支持等组合拳,为西安翻译学院科技园建设创造了“政策洼地”与“创新高地”叠加的发展环境。
西安翻译学院敏锐把握政策机遇,成立由校长挂帅的专项工作专班,构建起“顶层设计-资源整合-成果转化-人才培养”的全链条推进机制。学院立足语言学科特色与国际化资源优势,与郭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通过“校地企”三方联动,重点打造“语言服务+跨境电商”“文化科技融合”等特色创新集群。这种“政府政策引导+高校智力支撑+企业市场转化”的创新模式,既彰显政策导向的引领作用,又凸显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。
面向未来,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科技园将深度对接长安区科技成果转化"1+7+N"布局,围绕数字经济、文旅融合等主导产业,构建“基础研究-技术开发-产业孵化”全周期创新生态。通过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、打造多语种跨境电商服务中心、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等具体举措,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,努力将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秦创原特色的产教融合示范区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创新动能,在政校协同创新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。
